202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”“深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”,為市政行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。作為集團技術研發骨干,我深刻認識到,必須將兩會精神融入科技創新實踐,以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推動項目提質增效。結合經十東路施工項目經驗,談兩點體會:
一、錨定“新質生產力”目標,攻關核心技術
總書記強調“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”,我們聚焦“BIM+智慧工地協同管理平臺”,針對傳統施工中管線碰撞、進度滯后等痛點,成立黨員突擊隊攻關3個月,最終實現:
施工效率提升40%:通過AI算法自動優化管線排布,減少設計返工12次;材料損耗率下降10%:運用物聯網實時監測鋼材使用,精準管控下節約成本270萬元;實踐證明,只有將科技創新與項目需求深度結合,才能讓新質生產力在工地一線扎根。
二、踐行“綠色發展”理念,創新管理模式
落實兩會“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”要求,我們在項目管理中推行“綠色全生命周期”考核機制:
設計階段:引入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》。
施工階段:建立揚塵、噪音、污水“三在線監測”系統,數據超標自動預警;
運維階段:開發智慧能源管理APP,實現建筑能耗動態優化。通過實踐,業主滿意度提升至96%,印證了綠色管理帶來的多重效益。
學習全國兩會精神,重在知行合一。我們將持續以科技創新破解發展難題,讓綠色建造成為集團核心競爭力,為“十四五”目標實現貢獻技術力量!
推薦新聞